[2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3] 参见拙文《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另参见拙文《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当代反思》,载《哲学动态》2003年第6期。
[24] 列宁:《哲学笔记》,2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5] 康德著作中的Ding an sich(其复数形式为Dinge an sich)在汉语中有各种不同的译法,如“物如”、“物自身”、“物自体”和“自在之物”。考虑到本书在用语上的统一,本书把译文中涉及的上述概念统一译为“自在之物”,并不再另做说明。
[26] 参见拙文《马克思本体论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载《哲学动态》2001年第10期。
[2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5—2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8] [德]文德尔班:《西方哲学史教程》下卷,811—81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0]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87—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以更明确的口吻指出:“这种拜物教把物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获得的社会的经济的性质,变为一种自然的、由这些物的物质本性产生的性质。”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2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