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教即自然
从王弼、何晏到阮籍、嵇康,尽管他们对名教与自然的看法有所不同,但都认为名教与自然是一对矛盾。注重名教,便会限制人的自由发展;完全放任,不受名教限制,又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而郭象则提出了名教即自然。他认为,政治上的圣人虽然过着世俗的生活,但可以有十分清高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虽然身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样的圣人与神人并无两样。显然,郭象是用他的自足其性论在解释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据此,郭象认为,名教与自然并不是两件事,而只是一体的两个方面,所以圣人常游外以弘内,无心以顺有。按照名教的原则去生活,自足其性,也就是符合自然的。至此,郭象就调和了名教与自然的矛盾。从正始玄学王弼提出名教出于自然,到竹林玄学嵇康力倡越名教而任自然,再到西晋玄学郭象主张名教即自然,此后,关于名教与自然之争便告一段落,儒、玄双修渐成主流。东晋时期,王导、庾亮、谢安等人,既高居庙堂之上,操持政务,又是名士领袖,手执麈尾,谈玄说理,神人即圣人得到了现实的证明。
第二节 佛、道二教的宗教哲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在弘法纳徒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其自身的思想体系。佛教在吸收儒、玄思想,尤其是玄学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佛性说、顿悟说等学说,构建起中国化的宗教哲学。道教在进行自身改革的过程中,吸收了佛教的诸多学说,形成了新的宗教哲学体系。从而为隋唐时期佛教与道教更大规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