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及其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对于这些现象,不仅传统理论无法解释,而且现代观念也无法涵盖。哈桑由此认为,可以用“后现代”来命名这些不同于“现代”的现象,并指出“后现代主义是对于现代主义在其预示性时刻直接或间接瞥见到的难以想象之物所作出的一种反应”[4]。换言之,后现代主义就是对现代、现代性以及现代主义的审视和反思。在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看来,“资本主义是现代性的名称之一”[5]。因此,在审视和反思现代、现代性以及现代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很自然地在后现代语境中浮现出来。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海德格尔,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罗蒂、杰姆逊等,都对马克思哲学显示出充分的重视。从中,我们可以把握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
后现代主义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反对“任何形而上学”。可以说,反对“形而上学”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共识。
海德格尔注意到马克思“拒斥形而上学”的努力,并认为马克思完成了“终结形而上学”的工作:“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尼采把他自己的哲学标示为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随着这一已经由卡尔·马克思完成了的对形而上学的颠倒,哲学达到了最极端的可能性。哲学进入其终结阶段了。”[6]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海德格尔还认为,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维度中去了,所以,马克思的历史观比其余的历史观具有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