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翦伯赞先生《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一文,进而提出这样的观点:“就史料的价值而论,正史不如正史以外之诸史,正史以外之诸史,又不如史部以外之群书。”[10]翦老在史学上有重大的贡献,但是他的上述论断,实为未妥。治史者应将一切文献均视为史料,此固无疑;但若以为史书不如他书可靠,正史不如野史重要,这就轻重颠倒、主次混淆了。大约与翦老撰写上文同时,华岗先生在《中国历史的翻案》一书内论述“正史和野史”,也存在着类似的偏向。谢国桢先生的《明清野史笔记概述》一文中对“正史”的看法,我认为也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谢老说:“我感觉到一部‘二十四史’,虽然不能说全部都是谎言,但是官修的‘正史’,都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除了记载朝章制度、帝王将相、政治的沿革、官吏的升沉而外,其记社会经济情况,朝野遗闻,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和生产出来的财富的事迹,那就微乎其微。”尽管“二十四史”存在着种种局限性(如阶级的局限性、史料的局限性等),但若把它视为近于谎言的欺骗,似乎有点简单化了。史学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当然是政治统治的工具,是为某一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当今史学工作者的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重新研究全部历史”,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如果只是简单地宣布以往的史书(尤其是正史,或者说是“二十四史”)“不真实”“不可靠”、近于“谎言”等,史学工作者就难以完成上述任务,因为我们仅仅凭借野史或是主要凭借野史,是不能揭示历史的面目的。
相关影视:印度米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