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0-3 追踪样本与样本总体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中低分组平均延迟时间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儿童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分组在儿童9岁时仍具有稳定性意义,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分组(高、中、低3个水平)作为自变量,以班主任教师评定的儿童9岁时自我控制能力作为因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3组被试差异显著,F(2,51)=9.754,p<0.01;进一步多重比较(LSD)结果显示,高、低分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与中、中与低分组之间差异比较显著,ps<0.05;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越高的儿童在9岁时自我控制能力也越高,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越低的儿童在9岁时自我控制能力也越低。
2.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中低分组儿童使用延迟策略的差异
对儿童在两次自我延迟满足实验中使用的延迟策略分别编码,将两次实验的同一种延迟策略得分合并求出该策略的平均分,作为儿童延迟策略的得分。然后再分别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分组(高、中、低3个水平)作为自变量,以儿童每种延迟策略得分作为因变量,做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结果显示,在“寻求母亲”“寻求目标”“动作分散”“静坐”“非任务自语”上,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中低分组儿童差异均显著,F(2,51)=5.977,F(2,51)=51.867,F(2,51)=30.987,F(2,51)=23.575,F(2,51)=5.777,ps<0.01。进一步的多重比较(LSD)显示,在“寻求母亲”上,高、低分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中分组之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但中、低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寻求目标”和“动作分散”上,高、中、低分3组相互之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s<0.01。在“静坐”和“非任务自语”上,高与中、高与低分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s<0.01;但中、低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儿童使用延迟策略明显增多,特别是他们能够灵活使用具有调配注意、有目的的分心性质的策略,例如,“寻求母亲”“寻求目标”“动作分散”“静坐”“非任务自语”等策略,这充分体现出他们对注意与认知控制能力的灵活性和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