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北方自然环境恶劣,是北方民族南侵的一大历史动因,因此,中原文化不断往南方压缩,所以,在南方的山区及沿海一带,保留有古文化的痕迹较多,是理所当然的。笔者上山下乡曾长期生活在湘东山区一带,那里是炎帝的段葬地。相传是古代炎黄大战之后,炎帝率其部族南下而来到这里。 自古以来,这里的土籍及客籍(如客家人)一直有这么个风俗,叫“诛天”,这就是遇到不顺的事情——自然是大事,天灾人祸之类,包括歉收及战乱,乃至于“文革”中极“左”政策造成的危害,人们都在门口放一块砧板,而后跪在砧板前,高高扬起菜刀,诅咒一句天,便往下砍一下,其咒语,即有民间理语,也大都与《诗经》上差不离。
于是,天便在这里成了受气包,成了人们的发泄对象,没有一点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谁都可以拿它来指桑骂槐,而它又是最无用的了。这自然是人们对暴政或别的横逆一种消极的反抗,但这正是从《诗经》承袭下来,经久不息的一种传统。
凭此,便可得知“神”在中国只配有的命运了。
它永远只能被放逐,被当做一种象征,虚幻的象征。它如果有用的话,也不过是被当做挨骂而不会还嘴的木头。它至高无上的时间,在历史上只有一瞬间,在人们的意识中,也同样只有一瞬间。它仅仅在实用理性的维持下,才作为一个影子存在于生活之中。无用就无它,有用则有它。孔子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借》)。就一语道破了这一“天机”。